生活即是艺术,信仰即是事业
——陈建兵先生和他的“妙吉祥”事业访谈
眼前这位年轻人,中等个子,小平头,瘦削的身材,乍看上去很难与“书法家”、“慈善工作者”、“设计师”、“企业老板”这样的身份联系起来。可是那一身玄色的唐装,和他细长眼睛中流露出的温和热情的目光,却又为我们开启了一个独特的生动世界。走近陈建兵,每个人都不禁为他的热情、坚定和达观所感染。
陈建兵,号“一如居士”,是土生土长的厦门同安人,十几年如一日地把深入经藏做为每日必备的功课,经受过军旅生活的洗礼,参与创办同心慈善会并从事义工服务多年,也曾在金融系统拥有过一份优厚而稳定收入的生活。可是热爱艺术的他,注定不愿意把青春时光抛掷在朝九晚五的繁琐工作中。凭着自幼打下的书法和平面设计的深厚功底,不断探索在艺术与佛教文化之间的陈建兵果敢地辞掉银行的工作,在信仰中幸运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那就是经营如法且能令人心生欢喜的禅意生活文化用品。
对于从小就有过很多获奖的经历与荣誉,陈建兵总是淡然处之,甚至不屑于继续参加各种展览或比赛,对他来说,书法和慈善不是追逐个人声名与财富的手段,而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在他的家里,没有陈列琳琅的奖杯,也没有富丽堂皇的高档装饰,随处可见的是书籍、字帖,墙壁、地上常常横七竖八地散放着和朋友们饮茶谈诗即兴留下的字画。朋友们三不五时地前来小聚,烹茶煮酒,谈诗论画,或者弹琴和歌,逸兴来时便当场挥毫泼墨,往往不经意间便有佳篇佳作或者奇思妙想诞生。对于陈建兵来说,把生活当作艺术,把艺术融入生活,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其实,这样悠游闲适的生活并没有让陈建兵满足,也许是对艺术近乎苛求的态度影响,他发现市面上很多用于礼拜和家居使用的香品就像这个充满喧嚣与浮躁的年代一样,除了越来越花哨,往往少不了添加一些有害化学香精和染料,几乎丧失了其“敬供”的本意,这都远远达不到他所希望的环保、精美而雅致的要求,也因此萌生了自己经营天然香品的念头并很快付诸实施,他把自己纯素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大朴不雕的艺术风格、追求正信的宗教理念应用到事业当中,开发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香品、念珠等禅意生活用品,并把品牌命名为“妙吉祥”。他说,“妙者,不可思议也,谓佛无上慧,犹如醍醐纯净第一;吉祥,具众德义。”众多产品的面世,很快受到了广大客商和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闲聊间,陈建兵起身在佛前焚香问讯,一举一动看上去有些仙风道骨。记者忍不住问:“现在做香的企业这么多,你起步晚就不怕行业竞争大吗?你为的是什么?”“我希望我的事业如同我的生活,我快乐于经营高品味的香道文化产业,这是生活对我意外的回馈。只要我们用料纯正的原则不变,如法经营的理念不改,并逐步把好香和珠饰推广成为当今品高雅正的文化礼品,我们就一样拥有美好的明天。真正的好香,其香味恒久不变,使人浑身通泰,令人心生欢喜,心旷神怡,能培养诸根大种,引人入道。”他说,人们总是迷惑于佛教的一些浮华甚至带有迷信色彩的表象,而忽视了深入探究自己,认识自我,香柱越做越大,如同火炬地点燃在许多大型寺院,乱烟滚滚,上面熏黑佛像,对佛不恭,下面呛人眼鼻,自救尚且不及,何谈与佛相悦?原来,烧香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为了把自己所有的心香显露出来,同时也是对佛菩萨表示一种敬意,通过它的外在形式,摄受其内在层面是它的真谛,因此,无论你身处居家乃至佛寺,好香,其实一支就够了。
初尝胜利的喜悦,陈建兵并没有陶醉,开始了2008年在广州、普陀山、福州和厦门等地参加相关大型展览会的准备工作,他将一如既往地,从容而又忙碌,纯朴而又充实地前进在艺术和事业结合的生活之中。他坚信,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在平淡中品尝生活的真味,在素朴中邂逅艺术的真趣,在坚持中收获信仰的真知,在奉献中体验事业的真谛!
原文摘自《海峡生活报》2008年2月1日,记者:徐桂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