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雪峰山
乙酉(2005年)十月十一日,几经周折,由闷热的福州城来到清凉的雪峰山,风并不大,天空还飘着细细的冷雨,一进山门,我迅速添加了两件衣服,还是冻的满口上牙下牙咯咯作响死活对不上槽。一到客堂,向当家师明深法师说明来由去向,便得到了在福州独一无二的热情款待。
来不及放下行礼,明师就十分开心地带着我们来到牡丹园参观正在开放的三朵牡丹,听说这里的牡丹品种1500多个,共三万余株,都是从其原产地山东荷泽引种的,此时也不是牡丹开放的季节,其中有新开放的是一拳头大的花苞,花苞长的很精神,带着几点雨珠儿,色彩很艳,落落大方,并没有想象的那种妖媚。
雪峰寺始建于乾符二年(875年),原名应天雪峰禅院。该寺屡经兴废,鼎盛时有殿堂房屋千余间,僧众1500多人。现存庙宇多为清光绪年间建造,规模宏大,寺内藏有《碛沙藏经》、印度梵文《贝叶经》和整部《频迦藏》8000余卷等珍贵经典。全寺及其周围流传雪峰二十四景,有首七律古诗概括景名,浑然天成,录缀如下:雪峰(山)宝所(亭)近兰田(庄)/枯木(庵)三球(堂)一洞天(岩)/半岭(亭)化城(亭)无字石(碑)/万松(关)雪峤(路)有龙眠(坊)/文殊(台)古镜(台)金鳌畔(桥)/罗汉(岩)梯云(岭)象骨巅(峰)/香石(磨)放生(池)池蘸月(泉)/望州(亭)卓锡(泉)应潮泉(泉)。
难提塔,又名祖师塔,是存放义存的肉身舍利塔。塔如编钟,上有石卵二百余粒,有“石卵爆花”以寓祖师乘愿再来之传说。
寺东南方数百步处有枯木庵,为重檐九重顶二层建筑,1974年重修。庵内一株枯木树龄3000多年,枯木高3.2米,直径2.27米,树围7.13米。树腹中空,可容10余人。南面开一门洞,相传是义存初入山时的栖身之处。枯木内外原有唐、宋、明题刻20多处,多已风化剥蚀,内壁刻3行楷书:"维唐天 乙丑岁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仟余功于时廉主王大王",字径约12厘米。系寺僧于唐天 二年(905)建造佛庵和池子时刻。清同治、光绪年间枯木一段毁焚于火,现仅存19字。此外,尚有宋、元、明题刻26段,其中仅有宋丞相李纲的游记题刻可辨字迹,余均漫漶,在国内独一无二,称“树腹碑”。
寺前4株古柽高耸,相传前两株分别为王审知和开山祖师义存手植。
下山了,……